辽ICP备1300122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大连
版权所有 大连弘润全谷物食品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为什么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是几乎所有慢性疾病背后的机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要想发展成一种慢性状态并引起自身免疫,必须存在三个不同的因素:基因、环境触发、肠漏。
这三个因素被证明是大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果能够改变其一,疾病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因素一:基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第一个必要因素是基因。如果有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但基因很少单独导致疾病,还取决于环境触发因素和肠漏。例如,如果有乳糜泻的易感基因,同时又存在环境触发因素(摄入麸质)和肠漏,那么就会非常容易患乳糜泻。
因素二:环境触发因素
当环境毒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过度炎症,进而会出现关节疼痛、体重增加、脑雾、疲劳等症状,最终可能诱导疾病发生。
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可能更容易患病,如,高脂、高糖、高度加工的食物等。
身体对食物产生免疫反应,就会导致食物过敏或敏感,可引起皮肤红疹、荨麻疹、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头晕等。
如果继续吃那些不健康的、会过敏或敏感的食物,就会积累过度的炎症,就可能发展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对麸质过敏的人,如果仍吃含有麸质的食物,那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就要更高。
好消息是,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过不摄入相关食物帮助缓解炎症和疾病。
因素三:肠漏
健康或疾病的状态是我们的基因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的结果,而肠道通常被认为是两者相遇的入口。
肠道有两个重要的作用:首先,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其次,过滤毒素等对身体有害且不该进入体内的物质。
然而,肠漏(肠道渗透性)会导致某些未完全消化的物质和毒素进入血液。
只要肠漏持续存在,就更容易患上季节性过敏、皮疹甚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许多可能导致肠漏的因素中,压力、麸质和过多的脂、糖一直被认为是持续加剧肠漏的因素。
2015年,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没有乳糜泻或麸质敏感的人群,接触麸质后肠漏也会发生改变,但只是暂时的,通常,肠道会自行愈合。而对于乳糜泻患者或麸质敏感人群,36小时内损伤不会自行清除。偶尔或少量摄入麸质或其它有害物质,很快就会被修复。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麸质, 日复一日,可能就无法再修复。
幸运的是,肠漏是可逆的。通常去除最常见的环境触发,可以帮助减少肠道炎症。同样,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肠漏来阻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图片和信息来源于网络,侵删请联系删除!